身边的“隐形威胁”:寄生虫从未走远

作者:廖会萃 来源: 录入者:渠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1日 点击数:

近两个月,我院检验科接连检出三位寄生虫感染患者——这并非个例,而是在提醒我们:寄生虫感染从不是“遥远的故事”,它可能就潜伏在日常细节里。

62岁的男性患者被上消化道出血困扰一年多,今年四月因胸闷、胸痛入院,粪便常规检查不仅隐血阳性,还发现了钩虫卵;94岁男性因剑突下持续隐痛就诊(进食后疼痛缓解),粪便检查检出粪类圆线虫;56岁女性突发头痛伴头昏,住院后通过粪便常规查到了肝吸虫卵。这些案例真切说明:寄生虫带来的健康风险,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一、常见寄生虫大揭秘

1.食源性寄生虫:肝吸虫(华支睾吸虫)

成虫形如葵花籽,虫卵需借显微镜才能观察。人感染多因吃了含囊蚴的淡水鱼生,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此外,被污染的砧板、刀具、碗碟,甚至饮用水,也可能成为感染媒介。

2.土源性寄生虫:蛔虫、鞭虫、钩虫、蛲虫

这类寄生虫无需中间宿主即可传播:蛔虫、鞭虫、钩虫的虫卵或幼虫在土壤中发育至感染期后,能直接侵入人体;蛲虫虽不用在土壤中发育,但生活史、传播途径、诊断与治疗方式和前三者相近,故也归入此类。

3.弓形虫(刚地弓形虫)

猫科动物是其终末宿主——弓形虫能在猫体内完成有性繁殖,卵囊随猫粪便排出后便具有感染性,因此猫是主要传染源。多数健康人感染后无症状,部分人会出现低热、头痛、浅表淋巴结肿大;孕妇感染风险更高:妊娠早中期可能引发流产、死胎、畸形,晚期可能导致早产,新生儿还可能在出生数月至数年后出现脑积水、脑膜脑炎、视力障碍、癫痫等问题。

二、日常做好5点,远离寄生虫威胁

1. 守好个人卫生关:饭前便后务必洗手,不吸吮手指,减少寄生虫“经手入口”的机会。

2. 把住饮食安全线:不喝生水,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肉、虾、蟹,避免食源性寄生虫找上门。

3. 清洁瓜果蔬菜:生吃瓜果或部分蔬菜时,一定要彻底清洗,不给“虫从口入”留缝隙。

4. 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暴露皮肤接触可能含钩虫、血吸虫等蚴虫的水或土壤。

5. 关注宠物健康:不与宠物过度亲密接触,定期给宠物清洁、驱虫,降低宠物携带寄生虫的传播风险。

寄生虫感染其实可防可控——只要在生活中做好这些预防措施,就能有效远离这些“隐形威胁”,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