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夏日“健康杀手”!热射病防治全攻略

作者:未知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渠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4日 点击数:

随着夏日的脚步悄然临近,持续攀升的高温天气,正不断挑战着我们的耐热极限。在享受夏日美好时光的同时,一种潜藏的致命威胁——热射病,也悄然进入高发期。热射病作为中暑的最严重类型,属于危及生命的医学急症,每年因它引发的悲剧屡见不鲜。掌握热射病的科学防治知识,已成为守护夏日健康的必修课。

一、热射病的发病机制与类型解析

热射病的发生,本质上是人体体温调节系统在极端高温环境下“崩溃”的结果。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汗液蒸发带走热量,维持体温稳定在37℃左右。但当环境温度超过35℃,且空气湿度较大时,汗液蒸发受阻,体内热量不断积聚。一旦核心体温突破40℃,便会引发多器官功能损伤,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首当其冲,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严重症状。

临床上,热射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经典型热射病常“突袭”年老体弱者、婴幼儿、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这类患者多因散热能力差,在静息状态下发病,症状隐匿不易察觉;劳力型热射病则“偏爱”高温环境下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群,如建筑工人、快递员、军人等,他们因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身体产热远超散热,发病迅猛且病情凶险。

二、热射病的典型症状识别

热射病的核心症状可归纳为“致命三联征”:

高温暴露史:发病前通常有持续数小时高温环境暴露,或进行过剧烈运动。

超高热:直肠温度≥40℃,腋下温度≥39℃时需高度警惕。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胡言乱语、抽搐、嗜睡,甚至烦躁不安、攻击行为等症状。

此外,还可能伴随头痛、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灼热、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不适。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必须立即启动急救措施。

三、重点人群防护指南

以下人群尤其需要提高警惕:

- 户外工作者: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交警等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是热射病的“高危对象”。

- 特殊体质人群: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因体温调节功能较弱,易受高温侵袭。

- 运动爱好者:夏季进行马拉松、户外骑行等高强度运动时,若未做好防暑措施,风险极高。

- 儿童与宠物:近年来,因被遗忘在封闭车厢内引发的热射病事件频发,家长务必牢记“绝不将孩子、宠物单独留在车内”。

四、科学防暑六大策略

错峰出行:高温时段(11:00-16:00)尽量减少外出,老年人、孕妇等高危人群尤需注意;若必须外出,选择清晨或傍晚,并缩短停留时间。

全面防护:户外活动时穿戴宽檐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高倍数防晒霜;选择浅色、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随身携带遮阳伞,定时休息避免过劳。

补水补盐:每日饮水2-3升,少量多次饮用;出汗较多时,可饮用运动饮料或淡盐水补充电解质;推荐自制山楂汤、绿豆汤、西瓜翠衣饮等清凉饮品。

常备药品: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人丹、十滴水等解暑药物,但需注意藿香正气水含酒精,不可与头孢类药物同服。

健康饮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摄入蔬果(如苦瓜、黄瓜、西瓜)、杂粮;适量补充蛋白质(如鸡蛋、鱼类),减少油腻辛辣食物。

定期体检:慢性病患者需加强健康管理,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遵医嘱调整用药,确保身体处于良好状态。

五、黄金急救四步法

若发现疑似热射病患者,争分夺秒开展急救至关重要:

紧急呼救:立即拨打120,说明患者症状与位置,争取专业救援。

快速降温: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全身,重点擦拭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动脉处;有条件时,可用冰袋或冰水进行降温,目标在1小时内将体温降至38.5℃以下。

生命监测:持续观察患者体温、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若出现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禁止喂水:若患者意识不清,切勿强行喂水或喂食,以免发生呛咳窒息。

热射病并非不可战胜,关键在于预防与及时救治。让我们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做好防暑措施,守护自己与家人的健康。如对热射病防治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咨询专业医疗机构。愿每个人都能平安度夏,尽享清凉!

参考资料:宋景春,宋青,张伟,等.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版)[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5-07-09].

审核:贾洋洋  供稿:陈芳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