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 拒绝毒蘑菇

作者:刘学飞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渠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7日 点击数:

   肾病内科凌晨五点,已经忙了一夜的值班护士纠结之余还是打了一个申请人力支援的求助电话:“来了五个吃野蘑菇中毒的病人,实在忙不过来了”。繁忙的病房,痛苦的病人,而且毒蕈中毒死亡占食物中毒死亡总人数约36%,如此凶险,又是什么让社会大众前赴后继的尝试危险的野生蘑菇呢?
 
   春夏交替时节是野生蘑菇的生长旺季,也是毒蘑菇中毒频频发生的季节。在我们国家可食蘑菇有300多种,有毒的约80多种,其中含剧毒的有10多种。较多见的剧毒蘑菇为白毒伞、鹅膏菌、鹿花菌。毒蘑菇食用中毒通常早期表现为呕吐腹泻等胃肠道激惹症状,其后根据临床症状,主要分为四种类型:1.胃肠炎型;2.神经精神型;3.溶血型;4.中毒性肝炎型。从发作的缓急来分则分为早发型(<6小时)、缓发型(6-24小时)、迟发型(>24小时)。毒蘑菇中毒目前尚缺乏理想的特效疗法,清除毒物后主要针对不同临床类型,采取相应的急救治疗措施。重症
 
   患者可能需要血液净化治疗甚至肝脏移植手术。
 
    (患者在指认野菇种类)
 
   大众对野生蘑菇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人认为野蘑菇通过高温烹制会将毒素破坏。其实毒蘑菇中所含的毒素一般烹调不会破坏其毒性成分。有的人认为毒蘑菇可以根据外形、颜色等来鉴别。事实上,非专业人士很难肉眼区分野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正是野蘑菇大量生长的季节,尽管它的确是让人垂涎的美味佳肴,但还是需要提醒大家不要轻易吃野蘑菇,特别是采摘或购买自己不认识的野蘑菇,千万不要因为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而把自己和家人朋友送到鬼门关。
 
    用漫画家小林的一句话结尾:吃野菌先熟悉去医院的路。
 
    审稿:王青  肾病内科刘学飞(供稿)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